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职称期刊论文查重
从诗品到童品论儿童诗品格的审美标准
  • 时间:2018-10-30 18:14
  • 编辑:CNCNKI查重网
  • 阅读:3807次

摘要: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开拓了新局面,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正在不断提速,这是时代前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科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点,我国高校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为本科教学带来了机遇亦是挑战,本文将探讨我国高校国际化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发展状况提出一系列建议与对策,从而更好推动高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发展;本科教学;人才培养

Abstract: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opened up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our country is speeding up constantly, which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he inevitable demand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s the focu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the deepening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hich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ducation

 

 

作者简介:赵贵玉,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戴令羽,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

* 赵玲,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2017年度高教科研课题(JGJX2017D34);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70245)

 

一、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国际化是社会发展形势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

1、国际化是经济形势对高校的要求

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迅猛进步,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呈国际化。1994年底,世贸组织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确定教育成为服务贸易的一个类别,中国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合理吸收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势在必行。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服务贸易扩展是必然,各国教育合作互助程度也定将逐步增强。当今世界无论哪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也不能够孤立地发展教育.每一个国家都要学会如何利用他国的教育资源来弥补本国教育资源的不足[1]。合理引入海外高质教育资源,借助海外先进教育经验,加紧培养具有爱国意识的人才,推进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进步。近年来,诸多发达国家都在向我国高等院校输出教育资源。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先后与美、德、日等41个国家和地区的209所高等院校与科研组织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了六大国际化项目,包括短期交流、国家公派研究生、暑期实习、中外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培养、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出国交流等项目。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国际教育资源的进入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科建设水准。

2、国际化是人才培养对高校的要求

知识型经济的崛起证明国家间的竞争本质是高精尖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对于科技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量已远超其实际数量,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匮乏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措施。我国是教育大国而非教育强国,是人力资源大国而非人力资源强国。高校应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培养一批有担当、有理想、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3、国际化是科技创新对我国高校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快速进步,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我国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在我国高校的学科结构以及课程设置方面,理论性课程设置居多,实验性课程设置所占成分虽然逐年增加,但所占比重相较于理论性课程仍较小。灌输式、教条式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模式仍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严重压制了学生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设置不能与国际接轨,不思及经济全球化,欠缺市场意识,根据市场需要设置新专业的动力和主动性不足,专业面窄,专业设置跟不上发展需求,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还大量存在。国际化有利于我国高校借鉴世界高水平建设大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为以学生为中心,也使得科学技术知识成为教育内容的主体。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是共通的,因此教育体系也呈现出共通性。信息技术、交通技术的日益成熟也为我国高校与国外知名高校间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铺平了道路。

(二)国际化是我国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1、国际化是我国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上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打造沿线国家教育共同体”, 为提供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人才、智库支持和文化理解, 采取了政策扶持、渠道互助、学历互通互认等措施。目前,国际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测评我国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教育资源,促进本国高校教育的快速成长。我国高校只有不断借鉴吸收前沿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走国际化道路,才能适应时代潮流,紧跟世界步伐。

2、国际化是我国高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需要

我国高水平大学衡量标准中含有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社会影响力、毕业生素质、对外交流等标准,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目前办学水平尚未达到我国高水平大学的标准。高校必须通过国际化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构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2]。近年来,我国诸多高校通过深层次、国际化合作办学,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完备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优势学科竞争优势。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强调在其十二五规划期间加速形成国际观念,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科研组织和知名企业等进行深入合作交流,培植一批具有国际化意识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动承办高水准国际学术会议。诸如此类国际化政策极大提升了我国高校的办学档次。

3、国际化是我国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受到世界瞩目,但由于各类因素干扰,教育资源总量无法满足的需求,分布呈现出城市优于乡镇、沿海地区优于地区的不均衡状态。学校文化、师资力量、物质资源、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构成了高校主导竞争力。国际化使得我国高校更好地将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走出去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社会声誉和服务区域,引进来不断提升学术水准、办学实力,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国际化办学政策有益于增强师资力量国际化建设,增加学生国际间活动和交流机会,提升高校活力。

二、我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专业化人才需求持续增长,高校的办学规模得到显著扩展,各地高校也均设置了国际交流处,促使高校国际化稳步提速。

1、教育理念国际化

教育理念决定了高校日后的发展方向,结合国家政策、自身特点从教育理念上确定其国际化办学理念,把开放作为焦点,以人为本,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集中力量培植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除高校自身努力,教育理念国际化需要国家和政府作为强大后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仍同西方诸多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198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1985,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校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同时,要积极借助国外大学经营和改革经验成果,加速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200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共识,把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作为加深相互战略伙伴关系的倡议之一,深入推进国际化教育理念,推动我国教育质量持续提升。20166月,中国顺利签署《华盛顿协议》,成为第18个会员国,标志中国真正成为国际高等教育规则制定者,能够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平等对话。

除建立国际高校概念外,高校通过多方渠道手段,如国际交流、暑期赴外实习以及邀请国外专家赴华讲座等,让学生认识到国际化模式下自身发展的必要,从根本上推动了高校教育迈向国际化。

2、教育资源国际化

教育资源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3]。高校推进国际化,整合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海外优秀人才和学术团队与引进海外优质教材。吸收国外优秀人才和学术团队为我国高校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协助构建了更适宜培育国际人才的教育体系。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教材主要展示的是我国的知识文化、经济科学和地理环境等,涉及国外发展状况的内容较少,引进海外优质教材帮助我国高校加速培植国际化人才进程,用长避短,整合出适应在国际化背景下推行的高等教育教材。

3、培养方案国际化

为了使学生能够熟谙国际事务框架,熟练运用外语,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校提供了多种多样培养方案,如中外合作办学、短期交换、暑期实习等。高校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全球化社会,尊重包容文化差异、习惯差异,将协作处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探索适宜培植国际化人才的教育体系,建立培植国际化人才平台,培植兼具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学生。高校的专业设置往往具有专业性,因此在选择合作院校时,高校对于课程设置进行了严格筛选,对于学位的授予制度也进行了修改设计,最大化贴近国际标准。

尽管高校设计了相应国际化培养方案,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培养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知识灌输式教育模式仍居于首位,教师、学生地位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定时间。同时,也存在一些不适当的本土条例限制了高校实行国际化。


知网检测
维普检测

Copyright © 2018-2024  中国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入口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2021006641号-1 本站非知网官网,只是可通过渠道检测,提供查重报告.